玉陵(琉球語:霊御殿/タマウドゥン)又稱為玉御殿或靈御殿,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歷代國王的陵墓。
1501年,由1477年至1526年在位第三代國王尚真為其父尚圓王洗骨(撿骨)後改葬而建。此後,玉陵成為第二尚式王族的陵墓。
目前玉陵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是琉球最大也是最先建的破風墓(琉球群島古代特有的一種墓葬形式,與當地民居使用相同的博風板房頂,破風墓仿造民居而建,一般為高於地面的石室但不開窗)。
1972年5月15日,玉陵墓室石牆被指定為国指定有形文化財建造物,而玉陵則被指定為國家記念物史跡。此外,於2000年12月「琉球王国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産群」正式登錄世界遺産。
玉陵入門票
成人:300円
小孩:150円
**持有Yui-Rail1日/2日券能以團體票價購票**
開放時間:09:00~18:00
交通方式:
[電車]
Yui-Rail 首里駅,徒歩約15分
[巴士]
市内線1號,17號,市外線46號,首里城公園入口,徒歩約5分
首里城下町線8號,首里城前下車,徒歩約1分
從大路到管理事務所(奉円館)設置著無障礙設施提供給嬰兒車或輪椅者使用。
日本設想非常周到,在這條斜坡上走這道木板路較為輕鬆,只是下雨天的話要小心路滑。
管理事務所(奉円館)外有兩座石碑。
左邊的是1972年5月15日国指定史跡石碑。
右邊則是1987年3月教育委員会記載玉陵説明的石碑。
小熊持有Yui-Rail2日券,以團體價格的240円購得玉陵入門票。
首先到奉円館建築內地下室參觀玉陵資料展示室。
玉陵資料展示室展示著陵墓戰前的照片、戰爭後破壊的照片、修復後的照片等,墓室的内部構造、祭祀者的名字、石棺種類等資料。
這些形狀特別的甕是骨灰罈。
琉球王室在戰前當人過世後數年盛行洗骨(撿骨)後收納在骨灰罈的風俗,
今日沖繩已漸漸淘汰洗骨儀式,取而代之的是火葬。
從玉陵挖掘出不少古文物,在資料館內展示其中的一部份。
這些是珊瑚礁石。
這是玉陵的複製品。
玉陵在沖繩戰爭中遭遇巨大的毀壞,經歷三年的修復工程後恢復現在的樣子。
玉陵陵墓分為中室(放置葬禮後洗骨前遺骨的房間)、東室(安放國王及王妃的遺骨)和西室(安葬其它王室成員)3部分。
「遙拝所」在前門外。
可以在此進行祭拜。
這是前門,是進入玉陵的第一門檻。
通過前門是很空蕩的前庭,這裡只有一座玉陵碑。
歷經戰火的摧殘與時間的流逝,玉陵碑上刻的文字已逐漸模糊。
碑文建於1501年,只有資格才被記載,名字有尚真王及其他8人。碑文上沒記載長男於二男的名字,可見當時在王室内是對立的狀態。
碑文上記載的人物
・尚真王(建造玉陵本人)
・尚円王王妃(尚真王の母)
・聞得大君 音智殿茂金(尚真王妹妹)
・佐司笠按司 真鍋樽(尚真王長女)
・尚清王(尚真王世子)
・尚韶威 今帰仁王子朝典(尚真王三男)
・尚龍徳 越来王子朝福(尚真王四男)
・尚享仁 金武王子(尚真王六男)
・尚源道 豊見城王子(尚真王七男)
1879年琉球被廢止後,琉球王家一族被明治政府命令移住東京,但之後琉球王国的末代國王19代尚泰王與と尚家20代当主尚典仍舊被葬在玉陵。
1931年,最後被葬在玉陵的是尚家20代当主尚典的夫人。
進入陵墓前,需通過後門。
中室是放置葬禮後洗骨前遺骨的房間。
中室右側是西室,左側是東室。
內部不允許進入參觀,只能在外觀望。
在陵墓前是用珊瑚礁碎片建成的中庭。
目前玉陵時還在重修中。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恢復到原本的樣貌呈現給訪客參觀了~
東御番所(東の御番所)在玉陵外步道的盡頭。
東御番所在王國時代曾作為前來祭墓的王族休息之場所。
此外在太平洋戰爭前,也曾做為國王葬禮使用的龕(搬運遺骸等使用的運台)或保管其他用具的倉庫。
玉陵位置距離首里城幾分鐘的路程,全境大致上15分鐘左右就可以逛完。
離開玉陵後,附近有金城町石疊道方向的指示牌。
跟著看板方向步行約10分鐘,見到金城町石疊道入口的指示牌。
首里金城町石疊道是一條鋪石古道,原為真珠道的一部分。
真珠道建於第二尚氏王朝期間的1522年,為尚真王所建,是連接首里城和國場川的真玉橋的官道,長10公里。
在沖繩戰爭中,真珠道大部分被毀,只剩下金城町境內長不到300米的古道,也就是首里金城町石疊道。
石疊道使用琉球石灰岩製成的平石砌成,沿途多有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的石垣。
首里金城町石疊道已被列為沖繩縣指定史跡和日本道百選(日本の道100選)。
石疊道兩端都可以自由進入參觀。
從最高處往下走會比較輕鬆,但是石疊道不太平坦,走起路來比較危險。
從最低處往上走或許會比較不容易摔倒,但比較耗體力。
小熊是從最高點往下慢慢步行,雖然只有短短300米卻走得步步驚心,真怕會摔下去。
途中還見到有穿高跟鞋參觀石疊道的女生,超佩服耶!
石疊道途中見到"石敢當"的石碑後,跟著路牌步行一陣子後有樹齡超過300年首里金城町的大赤木(首里金城町の大アカギ)。
首里金城町大赤木與內金城嶽在同地點,跟著路牌指示走幾分鐘即可抵達。
這是其中一顆大赤木。
内金城嶽境内有六棵推定樹齢200年以上的赤木(アカギ),樹高約20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首里城内以及城外周邊曾生長如此高大的大樹,在戰爭中已幾乎全滅。
今日能見到這類大樹群也只剩下内金城嶽境内。
祭拜處旁有沖繩常見的石獅子。
這裡自270年來是農曆12月8日舉辦的鬼餅慶典活動的地點。
鬼餅是沖繩縣的一種甜點,在沖繩縣最寒冷的農曆12月8日供奉鬼餅以祈願健康長壽。
在角落洞穴設有參拜的地方。
御嶽是指祭拜神的場所,據說內金城嶽的起源非常之淵久。
在境內中心點長著赤城大樹,下方有三棵站立的大石,是沖繩獨特御嶽的特徵。
內金城嶽內的大赤木真的很有氣派。
從這個方向進去是樹齡300年的大赤木。
前面被欄杆圍著的是樹齡300年的大赤木。
跟著繼續走在石疊道往下一個景點前進。
金城村屋位置在金城石畳道中間路段,是附近街坊的集会場所也是提供觀光客休息場地。
金城村屋在大榕樹下,是通風良好的沖縄古民家風建築物。
但是今天天氣實在很炎熱,即使很通風還是熱得有點難受。
金城村屋開放時間為上午9點至下午6點,免費使用。
這是內部樣子。
步行快半小時,終於見到出口了!
繼續步行40分鐘到單軌列車安里站。
其實有時候步行旅遊也很不錯,至少不會錯過兩旁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