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是一座建於1397年的日本佛寺,其名稱源自於日本室町時代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法名,又因為寺內的舍利殿「金閣」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而有名,所以一般被暱稱為「金閣寺」。
「金閣寺」現址原為鎌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別墅,為"西園寺公經"所建造,1394年,足利義滿以位於河內國的領地與西園寺家交換這塊當時稱為「北山第」的山莊後開始整頓改建,隔年足利義滿卸下征夷大將軍職位並出家。1397年,足利義滿將北山第改名為「北山殿」,並且以「舍利殿」作為自己修禪的場所。
由於足利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被當時的人就稱其為「金閣殿」。在足利義滿死後,其子遵照他的遺願,勸請夢窗國師開山,將北山殿由別墅用途改為禪寺,並以足利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山號則為「北山」。
在之後的"應仁之亂"(1467年-1477年,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時的一次內亂)中,鹿苑寺境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焚毀,只有舍利殿得以倖免,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築遺址,因此舍利殿在戰前就已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
1950年,舍利殿因為金閣寺的見習僧人林承賢縱火造成全面焚毀,連放在殿中供奉的國寶"足利義滿木像"、"觀音菩薩像"和"如來佛祖像"以及古本佛經等也一同化為灰燼。
曾遭遇多次火災的金閣寺於1955年依照原樣重新修復建造,1987年舍利殿外壁全面大翻新,據說當時使用的金箔純金總重量約20公斤,與之前相比約5倍之多,打造成金碧輝煌的「舍利殿」,吸引觀光旅客前來京都旅遊時必訪之景點。
從北野天滿宮前往金閣寺非常簡單。
只需到北野天滿宮對面的巴士停車站搭乘市巴士系統101或102, 經由三個停車站即可抵達。
京都的巴士停車站牌有電子螢幕顯示巴士目前在哪個車站。
當巴士正在往當前車站行駛時,黃色的"まもなくきます"(即將抵達)就會出現。
到站下車後,對面是京都著名吸油面紙專賣店よーじや(Yojiya)。
一路上都有金閣寺的方向指示牌。
跟著指示牌走沒多久,對面就是金閣寺入口處。
身穿藍色制服的警衛在控制著交通~
鹿苑寺,通稱金閣寺。
拜觀時間
早上9點開始
下午5點為止
通往金閣寺的参道約150m左右。
這時候是下午1點多,正是夏天最炎熱的時候,前來參觀的遊客卻是絡絡不絕~
板子上寫著,這周圍是被指定為金閣寺歷史風土特別保存地區。
金閣寺的手繪地圖。
金閣寺總門前的大石上刻著,"世界遺產 金閣 鹿苑寺"。
1994年12月17日被登記為"世界遺產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金閣寺總門(総門)。
禪寺的正門被稱為「總門」,屋頂的圓瓦上刻有天皇家所賜的家紋「五七桐」。
土黃色的牆上有5道白線,代表寺廟擁有最崇高的地位。
五用心(五戒)
一.不殺生戒
二.不偷盜戒
三.不邪淫戒
四.不妄語戒
五.不飲酒戒
入口處前的「舟形 一文字蹲踞」(船形石)。
金閣寺「庫裏」的建築外觀是典型的日本禪宗寺廟,判斷建造年份大約在1492年~1504年間,於1835年重建。
庫裏的屋頂上有很大的煙突,以前是金閣寺的廚房,1987年為止被作為僧侶或參拜者住宿使用,現在則作為寺務所及抄經的場所。
庫裏提供抄經體驗,有以下三種類。
-四弘誓願文 約15分鐘
-延命十句觀音經 約20分鐘
-般若心經 約60分鐘
抄經費用:1,000円/一張
金閣寺的售票處。
參拜費
大人.高中生以上(16歲以上) 400円
小學生.中學生(7歲~15歲) 300円
除了日文、英文之外,還有中文。
記得在日本留學時代基本上只有日文,頂多加上英文,現在日本處處都能見到中文,反而有點不習慣...
金閣寺的門票本身就是一張護身符,很有特色。
上面寫著"家內安全、開運招福"。
在驗票處出示參拜券後可領取一份金閣寺導覽圖。
金閣寺內是單向通行的。
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三層樓閣狀建築。
第一層是寢殿造風格,是延續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
第二層是武家建築風格,是鐮倉時期的「潮音洞」。
第三層是中國唐朝風格,禪宗佛殿造型的「究竟頂」。
金閣寺頂有寶塔狀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最初的金鳳凰尾巴已折斷,在1950年的大火中倖免保存下來,是創建至今現存的遺物。雖然是銅製鳳凰,但從最初是用金箔覆蓋著,推斷是象徵足利義滿的權威。
圍繞著金閣寺的是「鏡湖池」。
占地約2千坪的鏡湖池猶如鏡子般的反映著金閣寺的金碧輝煌,被稱為"倒影金閣"。
觀賞金閣寺的景觀處佔地非常窄小,遊客們湧著進去想找最佳角度將金閣寺拍下。
景觀處有警備在管理,由於觀光客實在太多場面非常混亂,警備不斷用中文喊著:"往裡面走!"。
天啊!這個日本警備不用日文,竟然是用中文在控制整個場面咧!
基本上遊客們都很識相,與金閣寺合影完畢後馬上離開。
就在小熊等待前方人離開的時候,突然後面有人大喊幾次,"姑娘,請讓開!"。
平生的一次被喊"姑娘",而且還是在日本,小熊還真反應不過來...
順路走到後面可以比較近距離繼續欣賞金閣寺。
舍利殿第一層(法水院)突出的釣殿是「漱清亭」。
舍利殿不開放進入參觀,這是殿內的照片。
第一層的「法水院」,左邊是"義滿公坐像"、右邊是"寶冠釋迦如來"。
第二層的「潮音洞」,供奉的是"岩屋觀音像",四周有"四天王像"。
第三層的「究竟頂」,中央供奉佛舎利。
完成這趟京都之旅最主要的參觀景點之一「金閣」(舍利殿)後,接著要來參觀金閣寺周圍的景物。
途中經過售賣護身符的小賣店。
順著步道,有條小溪流潺潺流水。
在炎熱的夏日捎來一絲絲的涼意。
小溪流的水好清澈,小熊還發現好多小蝦子在溪裡呢!
足利義滿熱愛茶道,據說「銀河泉」是他煮茶用的泉水,至今仍湧出清澈的泉水。
「嚴下水」(巌下水),是足利義滿洗手用的泉水,至今仍湧出源源不斷的泉水。
銀河泉和嚴下水合稱為"義滿緣之泉"。
龍門瀑布左側的小路可以直接通往安民澤。
石階稱為「虎溪橋」,兩側的竹垣稱為「金閣寺垣」。
這座大約2~3米高的瀑布是「龍門瀑布」(龍門の瀧),在瀑布裡有一塊「鯉魚石」。
當龍門瀑布的流水打在鯉魚石上,就如中國一句諺語,「鯉魚躍龍門」(越過龍門瀑布即成龍的典故)。
地面上有道祖神、地藏樣等7尊石佛像。
傳說只要將錢投進中間的石碗,願望就會實現。
地面上灑滿零錢,投中率似乎不怎麼高...
龍門瀑布後面有個水池,名為「安民澤」(安民沢),同時也被稱為「雨賜澤」或「 望雲澤」。
安民澤周圍圍繞著森林,因為即使長期不下雨也從不乾枯,因此被當作"求雨"的場所,所以也被稱為「雨賜澤」。此外,安民澤看上去就如流雲似的外貌,所以也被稱為「 望雲澤」。
安民澤的中央有個小島,上面有座西園寺家的守護神「白蛇之塚」,據說這個池塘還保留著其家族時代的遺跡。
這座中國造型多層石塔分別代表天、風、水、火、地。
這塊石頭名為「貴人榻」,是從室町幕府遷移來的,以前是讓身份高貴者坐的石椅。
因為一直有遊客坐著,小熊等了好久都無法拍下全照...
"不動釜茶所"是提供遊客飲茶休息的茶室。
冰抹茶和小點心的套餐,500円~
在茶室對面,有一間供奉不動明王的「不動堂」。
不動堂於天正年間(1573年~1593年)由宇喜多秀家重建,為金閣寺境內年代最悠久的建築物,本尊為弘法大師所作的石不動明王,據說參拜不動明王後,脖子以上的疾病都會痊癒。
想參拜不動明王可在納經所購買線香蠟燭,這裡也有售賣各種平安符。
求籤後的籤條可以綁在這裡許願。
這個小水池被投了好多零錢進去~
在出口處前有一間供奉「茶枳尼天」的神社。
「茶枳尼天」在梵語中是夜叉神,為佛教的天神,擁有在人死前6個月察覺的能力,在中世紀後從印度穿入日本後與日本神道融合,被視為「稻荷神」來祭祀,信奉茶枳尼天會得到繁華興旺,反之家運會衰退。
從這個石階走下去,金閣寺的行程就完美結束了~
這家小店有供應冰淇淋,小熊好想進去休息一下吃吃冰。
但是店內實在好擁擠,只好放棄離開往下一個景點前進。
金閣寺的伴手禮店。
附近剛好正在施工。
這就是日本工地工人穿的服裝,超帥氣呢~
離開金閣寺時不斷有旅客湧進來。
夏天的京都,人氣絲毫不減呢!
「金閣寺」,共耗時50分鐘。
【金閣寺】
地址:〒603-8361京都市北区金閣寺町1
電話:(075) 461-0013
門票:大人(高中生以上) 400円、小.中學生 300円
參拜時間 : 09:00~17:00
定休日:無
交通資訊:
-京都市巴士 系統12、59、205,「金閣寺道」下車,徒歩5分
官網:https://www.shokoku-ji.jp/kinkaku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