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殿,舊稱"嘉蔭亭"或"五里亭",於1739年,由於文澳到媽宮之間無樹木遮擋,澎湖通判胡格蓋亭子供行人休息,亭內供奉三官神,創建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回到澎湖南海遊客中心後,小熊邊走邊逛觀賞周邊的景色。
從南海遊客中心沿著公路步行來到三官殿。
大殿內祭祀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三官大帝"。
遠處能見到菩提寺的所在,但因步行會有相當的距離,只在原地欣賞外觀。
澎湖縣文化局將文化局演藝廳外的廣場和藝廊空地,結合附近的二呆藝館、澎湖縣科學館規劃成"澎湖縣文化園區"。
園區有艘船隻雕像。
文化園區內的演藝廳。
園旁豎立著一座"孟園"石雕。
沿著204縣道的中華路一路繼續步行。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沿路石牆上刻著的浮雕。
地標"海豚亭"是往北環或南還的分界線。
西文祖師廟創建於康熙年間,相傳當時有一位僧侶來到文澳地區不收分文替居民治病,因此設立此廟以感謝僧侶的恩情。
西文祖師廟的背面也是非常的壯觀。
廟內的龍柱神像浮雕雕刻得很莊嚴,牆上的壁畫很細膩。
屋頂上的雕像非常多,盡顯寺廟的莊嚴。
鎮守廟外的石獅子。
祖師廟內主祭祀清水祖師,開放時間從清晨5時至晚上8時。
文澳城隍廟,正式名稱為"閤澎文澳城隍廟",是澎湖縣定古蹟,廟內供奉城隍爺,為澎湖最早創建的城隍廟。
創建年分不詳,估計大約創建於1730年,廟內的文物多數已毀棄,目前保留的香爐是此廟最早的文物。
由於文澳城隍廟年久失修,出現龜裂白蟻侵蝕,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安全,目前正進行維修中,不能進入參觀。
附近有一所文澳國民小學。
繼續步行到白世多麗購物中心。
購物中內的專櫃比較多,大概繞一圈就離開繼續往馬公市區方向步行。
步行到漁港,此時此刻的帶著寒意的風速非常強,走起路都被吹得搖搖欲墜了~
來到澎湖第三漁港時,帶著海洋味道的強風陣陣吹過來臉上。
如果想吃新鮮海產類,清晨4點多可來澎湖魚市場尋寶。
第三漁港對面有一座大廣場。
廣場中央有一座蔣公雕像,雕像下方刻著,"天下為公"。
雕像後方則刻著國父遺教。
人盡其才地盡其利
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澎湖忠烈祠是為了褒揚歷代忠義精神,祭祀衛國殉難的忠臣烈士而建立的祠廟。
二次世界大戰後,原為日本的社殿被拆毀,於1947年改為澎湖忠烈祠。
忠烈祠可免費進入,但內部不對外開放。
全台灣共有20餘座忠烈祠。
祠廟的建築很有中國風,簡單不失莊嚴。
或許還未到旺季,寺內只有小熊一人,沒遊客進來參觀。
雖然不能進入參觀,忠烈祠的莊嚴也在小熊的旅程記憶中畫下圖案了~
沿路走回馬公市區,路旁在曬著章魚。
這些看得出水份比較少,曬比較久的章魚。
雜草叢生已無人居住的舊房子。
這招牌真吸引人目光耶!
一大堆嫩椰和掛高高等待燒烤的地瓜。
用咕咾石堆砌成的牆壁。
好古早味的心心相印卡拉OK招牌。
在地的貓咪推薦的玉冠嫩仙草,但看看人潮,還是算了吧~
來到澎湖有一種必吃的小吃叫"炸粿",在澎湖有好多家炸粿攤子。
逛了兩個多小時後,回到飯店立刻詢問飯店這時間點在何處能買得到炸粿。
飯店剛好想到民權路的赤崁炸粿應該還在營業中,小熊抵達攤位時見到店家正在忙著炸粿。
很幸運的,招牌上各種口味的炸粿都有。
小熊買了炸粿和春捲各一片,共台幣50元。
這就是澎湖有名的小吃,炸粿。
店家把食物放入紙袋中,方便客人享用。
炸粿外皮是麵粉漿,加上三隻肥美的蝦子,內餡有剁碎的高麗菜、紅蘿蔔、青蔥等。
"東甲北極殿"俗稱東甲宮,創建於清代,也有傳說是建於明朝,為馬公四大古廟之一,主祭神為北極上帝,也就是玄天上帝。
東甲宮的金爐。
主殿。
廟內左右門神。
廟內的寶善堂。
廟內的福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