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夫特王子宮邸博物館的歷史背景
台夫特王子宮邸博物館,亦被稱為王子紀念館,原為一座中世紀修道院,後來成為荷蘭獨立戰爭領袖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Willem van Oranje)的住所。1584年,威廉一世在此遭到刺殺,子彈留下的彈孔至今仍可見,成為館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展品之一。
參觀亮點
👉 威廉一世的歷史:博物館詳述威廉一世的生平及其對荷蘭獨立的貢獻,並展出多幅歷史畫作與文物,讓參觀者深入了解這位重要人物的故事。
👉 荷蘭黃金時代藝術:博物館收藏了來自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品,特別是台夫特畫派的作品,呈現當時的藝術風格與特色。
👉 藍陶(Delftware)展區:博物館還展出台夫特著名的藍陶,讓參觀者了解這項傳統工藝的發展與魅力。
博物館內的設計元素
博物館內的燈柱以台夫特藍陶風格裝飾,通體覆蓋藍白色圖案,仿照17世紀荷蘭陶瓷工藝的經典設計。
博物館的服務櫃檯採用純白色設計,呈現簡潔現代的風格。
除了提供參觀資訊,這裡也販售各類與展覽主題相關的書籍,讓參觀者能深入了解博物館的歷史與文化。
這是博物館的門票與宣傳冊子。
博物館禁止背包或大型物品帶入館內,必須存放在地下室的儲物櫃。
這些儲物櫃是免費使用的,不需要額外付費,讓人可以輕鬆無負擔地參觀展覽。
即便是地下室,整體空間依然維持著博物館的氛圍,裝飾細膩而具有歷史感,讓人即使在儲物區也能感受到館內的文化氣息。
紫禁城瓷——專屬於皇帝
1980年代初,在北京東區的建築拆除時,發現了多個瓷器窯址。這些窯址與中國歷史上的皇室用瓷有關,堪稱一項重要的考古發現。這些瓷器專為明朝(1368-1644年)與清朝(1644-1911年)兩代皇帝製作,質量極為精細,並被譽為「紫禁城瓷」。
普通百姓無法擁有這些瓷器,甚至連宮中大臣也無資格使用,僅供皇帝及皇室成員使用。這個展覽展示的是過去五百多年來,專屬於皇帝御用的皇家瓷器。
台夫特與景德鎮的陶瓷緣分
台夫特與中國景德鎮相距12,500公里,但兩座城市在陶瓷領域卻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將景德鎮的青花瓷帶到荷蘭,這種瓷器一度風靡,並啟發了台夫特的陶匠開始仿製,從而誕生了台夫特藍陶(Delftware)。
雖然台夫特藍陶模仿中國瓷器的外觀,卻使用了不同的黏土並施以白色釉面。至今,景德鎮依然持續生產瓷器,而台夫特也繼續製作藍陶,400年來,兩座城市依然保持著深厚的聯繫。
歐洲與中國陶瓷製造的歷史差異
歐洲的陶瓷製造歷史與中國截然不同。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設立官窯,專門為皇宮燒製精美的瓷器,而當時的台夫特仍是一座中世紀城市,主要生產紅色陶器(Red Earthenware)。
在那個時期,台夫特的器物多數來自進口,主要來源地包括德國、比利時,或西班牙。直到約200年後,第一批白瓷才傳入荷蘭。這條時間線展示了中國皇室與台夫特居民在器物使用上的的差異。
精美的陶器
這些是明朝中期的陶器,出自成化年間,代表了當時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成化陶器以其精細的裝飾和流暢的線條著稱,色彩鮮明且極具藝術感,展現了當時陶器工藝的高水平。
這些來自成化時期的陶器展現了當時陶瓷藝術的獨特風格,無論是精細的裝飾還是色彩的運用,都顯示了成化瓷器在工藝上的非凡成就。
這些陶器來自中國五代十國時期(906-960年),展示了當時陶瓷工藝的獨特風格與特色。
這些陶器來自中國明朝永樂時期(1402-1424年),展示了當時精湛的陶藝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威廉一世的歷史展品
館內收藏了許多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Willem van Oranje)相關的歷史展品。
其中展示的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Philip II of Spain)與威廉一世的畫像。兩人曾為敵對勢力,菲利浦二世統治荷蘭,而威廉一世則領導荷蘭獨立戰爭,最終促成荷蘭獨立。
這些是16至17世紀使用的長柄武器,包括戟與矛,常用於戰鬥或城鎮防衛,也可作為儀仗裝備。
這裡展示的是雕塑胸像、火槍及其他小型文物。
館內還展示了多幅畫作,涵蓋了不同歷史時期和風格的作品,讓參觀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與人物形象,特別是與荷蘭歷史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
《威廉·范德梅爾的解剖課》
米希爾·詹森·范·米雷費爾特(Michiel Jansz. van Mierevelt, 1567-1641) 和 彼得·范·米雷費爾特(Pieter van Mierevelt, 1596-1623) 於 1617 年共同創作。
畫中描繪了台夫特的解剖學家威廉·范德梅爾(Willem van der Meer, ?-1624)在舊教堂(Oude Kerk)的洗禮堂內授課的場景。自1614年開始的每年冬季,他每週都會舉辦公開解剖課,並允許觀眾旁觀。
除此以外,還有幾幅解剖畫作,記錄了當時解剖課上的教學與過程。
珍奇的17世紀收藏
展廳內展示了各種精緻的小物件,包括金屬製品、陶器和飾品等,讓參觀者能夠深入了解當時的文化特色。
威廉一世墓碑的複製品
這座墓碑的複製品展示了荷蘭獨立戰爭領袖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的墓碑原貌。
這個展廳展示了多幅精美的畫作,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讓每一幅作品都顯得栩栩如生。畫作內容涵蓋人物、風景和日常生活,展示了當時藝術家對各種題材的獨特詮釋。
這個展覽廳內陳列著17世紀的珍奇收藏,展現當時歐洲貴族與學者對於世界的探索與蒐集熱情。玻璃櫃內展示著來自不同地域的珍稀物品,包括精緻的地球儀、雕刻華麗的銀器、異國貝殼裝飾品,以及其他象徵財富與學識的收藏。
台夫特市徽獅子雕像(1600-1650)
這座獅子雕像(原為一對)胸前飾有台夫特市徽,曾經矗立於某座建築物入口長達數個世紀。確切的建築物已無從考證,然而,從雕像的精緻程度來看,應當屬於一座極為重要的建築。
17世紀的書箱
📌 歷史背景
胡果·格勞秀斯(Hugo Grotius)是國際法的奠基人之一,因政治因素被囚禁在魯夫斯泰因城堡(Castle Loevestein)。1621年,他藏身於書箱成功越獄,這成為荷蘭歷史上最著名的逃獄故事之一。
📌 展品意義
荷蘭目前保存了三個17世紀的書箱,本館收藏其中之一。這個書箱原屬於胡果·格勞秀斯的兄弟威廉(William Grotius)後裔——Graswinckel家族。因此,它可能曾經用於胡國·格勞秀斯從魯夫斯泰因城堡驚險越獄,但無法確定這是否就是當時他真正藏身的書箱。
博物館內的陶瓷器收藏極為完善,每件陶瓷器旁都附加詳細的說明,讓參觀者能夠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歷史與工藝價值。
結語
台夫特王子宮邸博物館不僅展示了豐富的歷史文物,還讓參觀者深入體驗了荷蘭獨立運動和黃金時代的文化氛圍。這不僅是一場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個思考荷蘭歷史與文化發展的深刻體驗。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畫作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力量,值得每一位對荷蘭歷史有興趣的參觀者細細品味。
Museum Prinsenhof Delft (台夫特王子宮邸博物館) |
|
📍地址 |
Sint Agathaplein 1, 2611 HR Delft, Netherlands |
📞電話 |
+31-15-260-2358 |
🕒營業時間 |
11:00~17:00 |
🏝️定休日 |
4月27日、聖誕節、元旦 |
🎫門票 |
成人:€12.00 |
🅼博物院卡 |
✅ |
🔗官方網站 |
👉延伸閱讀:
.【一個人旅行❤荷蘭】 台夫特 Delft 半日遊:從烏特勒支到鹿特丹、台夫特享用荷蘭限定烏龍麵
.【一個人旅行❤荷蘭】 台夫特 Delft 半日遊:探訪歷史與藝術的經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