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王寺」是日本飛鳥時期用明天皇的二皇子"聖德太子"於593年建立,至今已有超過1400年的歷史,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
「四天王寺」經歷多次重建,至今仍維持從南向北由仁王門、五重塔、金堂、講堂的「四天王寺式迦藍配置」建築格局,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築風格之一。
今天使用大阪周遊卡的第二個觀光景點是四天王寺。
從谷町線"四天王寺前夕陽ヶ丘"駅4號出口徒步約5分鐘即能走到「四天王寺」的其中一個入口"中之門"。
通往四天王寺的通路。
地藏山(地藏堂)境內供奉約150尊地藏尊和石佛像,本尊是自古以來對眼睛疾病非常靈驗的「立江地蔵尊」。
地藏山境內的手繪地圖。
地藏山(地藏堂)的尊地藏尊。
這裡被稱為「無緣如來塔」,其中最高聳的是「安政地震津波碑」,這是為了紀念是發生於1854年11月4日的8級安政大地震,當時引發了巨大海嘯,導致2~3,000人罹難。
「師道顕揚之碑」和「朝倉義墓」。
「元三大師堂」建於1618年,現在堂內供奉元三大師、弘法大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如意輪観世音菩薩和不動明王。
「大黑堂」供奉擁有"大黒天"、"毘沙門天"、"弁才天"面顏的「三面大黒天」,是祈願子孫滿堂、福德智慧、生意興隆的所在。
1906年建成時被稱為"大釣鐘堂",當時擁有世界最大的大梵鐘。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強制交出大梵鐘,後改為祭祀戰爭犧牲者的所在而改名為「英靈堂」。
「六時堂」因為白天和晚上進行六次的誦經因而也被稱為「六時礼讃堂」,於1945年經歷空襲也遭遇過火災卻完好無損。
「六時堂」供奉"藥師如来"座像和本尊"四天王"像,為重要文化財。
「龜池」(亀の池)在六時堂前,由於舉辦放生活動,烏龜的數量非常龐大。
各式御守的價格。
信徒們來此祭拜先祖,聽和尚念經。
六時礼賛堂台階上有尊「重輕地藏」尊(重軽地蔵 おもかる地蔵)。
據說是一尊會告訴你許願是否能實現的菩薩。
許願方法:
① 在地藏菩薩前雙手合十許願
② 雙手捧起地藏菩薩的木座墊
③ 若感覺很輕,即願望能實現,若感覺很重,則時機未成熟
「賓頭盧尊者」是十八羅漢之第一尊者,安置在六時堂外。
據說,如果身體有病痛之處,就摸摸賓頭盧尊者的同一部位,身體的病痛會逐漸恢復。
黃鐘樓是天王寺在進行雅樂舞是鳴鐘之處,正式名稱為北鐘堂。
北鐘堂(黄鐘楼)可以安置祖先牌位在本尊阿彌陀如來的左右邊。
講堂的西側為夏堂,東側為東堂。
夏堂有阿彌陀如來坐像,東堂則安置著觀音立像。
講堂的迴廊上掛著萬燈。
迦藍迴廊懸掛由信徒奉獻的吊燈籠。
在金堂旁的是五重塔。
金堂內有和尚在念經,所以進入金堂內要注意一些事項。
保持安靜
禁止使用手機
如要唸出經文,請到堂外唸
堂內脫帽
禁止攝影
堂外有舍利禮文可自由領取來進堂內念經文。
四天王寺五重塔於昭和34年(1959年)重建。
高37.05米,相輪占總高度的三分之一。
蠟燭,一支¥40。
線香,一支¥40。
五重塔前方的香爐。
應該遊客都愛坐在樓梯上拍照取景吧~
五重塔出入口。
五重塔一般做為舍利塔使用,小熊進到塔內才知道原來塔內是先祖靈位,所以不允許拍照,而且還必須把鞋子脫掉,放入塔內提供的鞋袋提著上去。
五重塔內的螺旋樓梯非常狹窄,只容許一人通過。
上樓和下樓是分開的,不會與他人碰撞但相當陡斜。
小熊花了很長時間才登上最高樓,真的超級辛苦。
抵達最高層時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時雖然是正午最炎熱的時刻,但是風勢很強大,被吹得有點站不穩呢!
從最高點觀望四天王寺的伽藍,真是好壯觀呢~
正前方的是四天王寺的南大門。
從四天王寺欣賞了美麗的景色,接下來又要開始小心翼翼走下樓了~
五重塔是安置釋迦舍利的佛塔的意思。
最高層安置著佛舍利,塔內則是信徒的永代五重位牌(祖先牌位)。
寺內有各種攤位販售商品。
自製農產品,用具等。
濃縮綠茶攤位。
在西大門(極樂門)的柱子上有個象徵佛教教義的「転法輪」。
雙手合十,心裡默念"自淨其意",然後向右轉「転法輪」。
在盂蘭盆節燈籠才會高高掛上。
整座四天王寺被五彩繽紛的燈籠裝飾得非常耀眼呢~
西大門前的石鳥居的扁額上寫著「釈迦如来 転法輪処 当極楽土 東門中心」。
這座石鳥居在1294年為止原本為木造,後來改為石造鳥居,為重要文化財。
「真光院」是四天王寺的分院,本尊為"阿彌陀如來"。
相傳聖德太子在四天王寺周圍建造了6萬尊石地藏,現在安置在寺院內。
由於時間上的關係加上天氣太炎熱,我們就不進入參觀了~
四天王寺總耗時40分鐘。
【四天王寺】
地址:〒543-0051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区四天王寺1-11-18
電話 :(06) 6771-0066
開館時間:08:30~16:30
休館日:全年無休
入館料:中心伽藍 300円
交通:地鐵谷町線四天王寺前夕陽丘站4號出口出站向南步行約5分鐘
官網:https://www.shitennoji.or.jp/